以“957”为密码的红白喜事交通安全劝导模式,在乡村的喜庆场合中传递着安全的叮嘱;“1630”长者食堂交通普法的温馨守护,让交通安全知识伴随老人的餐食入脑入心;“行德通”系统依托科技的精准治理,为城市交通编织智慧的防护网;提线木偶、剪纸、闽剧等地方文化与交通安全宣传的浪漫邂逅,用艺术的魅力演绎安全的真谛;深入农村的贴心服务和针对重点群体的精准关怀,为不同人群点亮交通安全的明灯…… 2024年,宁德交警在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上亮点频出,积极探索多元路径,不断拓展宣传的广度与深度,通过科技赋能、融合地方特色、聚焦服务农村与重点群体等举措,有效提升交通安全宣传的覆盖面与实效性,为宁德市道路交通环境的安全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。 创新模式,交通安全入民心 在蕉城霍童镇区霍童村的一场盛大婚宴现场,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。然而,与以往不同的是,宁德交警的身影也出现在这里。市县两级交警协同作战,穿梭在宾客之间,发放精心制作的《交通安全“957”文明劝导倡议书》,用亲切的方言向村民们讲解着交通安全知识,着重强调“9必讲”“5告知”及显见违法“7必劝”的重要内容。 “大家参加婚宴开心归开心,但一定要牢记喝酒不开车,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,也是对家人负责。”民警耐心地对一位准备驾车离开的宾客说道。在这次婚宴中,交警共劝导群众300余人,发放倡议书500余份,成功将交通安全理念传递到每一位村民心中。 除了红白喜事“957”模式,长者食堂“1630”交通普法模式也在稳步推进。民警们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与认知特性,在长者食堂里精心实施“6个1”举措:提前1天通知、播放1条老人出行警示案例短片、摆放1套老年群体出行知识展板、分发1张老年人安全出行承诺书、组织1场互动游戏、分发1件实用宣传奖品,利用30分钟时间,凭借生动案例和通俗讲解,为老年人普及交通安全知识。 “6个1”举措 今年以来,宁德交警累计开展红白喜事“957”宣传劝导活动286场次,发放倡议书4.2万份,宣传劝导群众1.7万余人,在走村串巷、上山下海中将交通安全送到群众家门口、心坎里。与此同时,长者食堂“1630”交通普法模式也成效显著,全市交警部门累计深入各地老年人食堂开展宣传劝导活动126场次,宣传劝导老年人3780余人,让交通安全在老年人心中生根发芽,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涉及老年人的道路交通事故。 科技赋能,打造智慧交通宣传新范式 古田县推出的“行德通”交通管理系统,以公安交管大数据为基,AI视觉算法为引擎,构建起违法行为发现、评价与结果应用的闭环流程。针对轻微违法秉持“重教育、重预防”理念,依违法次数与危害程度划分蓝、黄、橙、红四色预警等级,并与个人评优评先、职业准入等挂钩。自上线以来,已记录59816起交通违法行为,成功研判14671人的预警等级,其经验获多家主流媒体报道,成为交通违法“软引导”的成功范例。 周宁县则组建“空中女骑”无人机巡控队伍,凭借无人机优势参与交通纠违、护学、普法等工作,拉伸了交通整治的维度,延伸至空中。 “定点执勤+摩托车巡+无人机巡”的工作机制,结合“骑行宣传+空中喊话”,在城区重点部位及人员密集区开展劝导宣传,形成了空地一体的立体执勤网,有效提升了交通管理效率与覆盖面。 地方文化融合,交通安全宣传“有声有色” 北墘红粬黄酒文化节活动月期间,屏南县借力国家级非遗屏南四平提线木偶戏,登台演绎交通安全常识,将群众出行陋习搬上“戏台”,用独特唱腔与场景模拟,让台下观众在欣赏传统艺术的同时,深刻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,为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宣传注入新活力。 柘荣交警携手剪纸艺人,创作交通安全主题剪纸作品,涵盖多项安全要点。通过媒体报道、街道社区展示及校园教学等多渠道推广,以传统剪纸艺术承载现代交通法规,引发群众广泛关注与学习,形成“以纸传法”的良好效应,彰显地方文化在宣传中的独特魅力。 古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联合闽剧演唱队,节假日在公园剧场唱响交通安全闽剧。演员们用乡音演绎《杜绝酒驾保平安》等剧目,以生动表演传递安全知识,深受群众喜爱,营造出浓厚的交通安全文化氛围,实现传统戏曲与现代安全理念的有机结合。 服务农村,筑牢乡村交通安全防线 屏南交警针对农村二三轮车安全隐患,首创“乡村三轮车巡回义诊”活动。组织专业团队深入农村,免费检修车辆,同时开展交通安全宣传,包括图片展、知识宣讲与咨询服务等。今年已开展11场次,维修检查300余辆次,切实提高农村三轮摩托车群体的安全意识,从源头预防事故发生,其直播活动吸引超10万观众,影响力广泛。 寿宁县的“农村交通安全夜校”别具特色。女骑警们以“大篷车”为载体,利用农闲时间深入“田间地头”,通过“6个1+N”模式,用案例视频、互动游戏等形式为村民讲授交通安全知识。2024年已开班30期,足迹遍布14个乡镇30个行政村,受众达1万余人,有效提升村民文明交通意识,为乡村交通安全保驾护航,获当地政府与村民好评。 聚焦重点群体,精准宣传入人心 蕉城交警从“护老、惠老、适老”出发,联合市直机关退休干部活动站创建“椿龄交通安全宣传队”。通过健全积分制度、构建宣教场景、创作方言节目等方式,提升老年人交通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。成立三个月已吸引88名队员,开展多场讲座与活动,普及群众1000余人,探索出基层交通治理新路径,并计划推广经验,扩大影响力。 福鼎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设立“马路课堂”,针对二轮车驾乘人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问题,在城区事故易发路段开展面对面警示教育。设置违法劝导、视频观看、签署承诺、发放头盔等环节,以“以学代处”展示柔性执法,增强宣传针对性与实效性。已开展11场次,覆盖1500余名群众,签署承诺书500余份,后续还将拓展VR教学等方式。 福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围绕“减量控大”,以“两客一危一货”重点人群为核心,线上线下齐发力。线上建交安微学群推送事故案例,短信提醒驾驶员;线下联合多部门形成“7个1”宣传模式,开展130余场次活动,覆盖6000余人,强化重点车辆与驾驶人源头监管,普及安全法规与常识,提升驾驶员安全意识。 宁德交警: 2024年,宁德交警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与不懈努力,为构建安全、文明、和谐的宁德道路交通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,也为交通管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,持续推动交通安全理念深入人心。下一步,宁德交警将继续秉持“为人民服务”的理念,不断探索和创新交通安全宣传方式,为宁德市的道路交通安全持续贡献力量,让市民的出行更加安全、有序、畅通,共同编织起一张严密的交通安全防护网。 |